官網:https://www.napkin.ai/
在這個數位時代,資訊爆炸,大家每天都要處理海量的文字資料。
無論是寫報告、做簡報,還是發社群貼文,如何讓內容更吸引人、更易懂,成為了許多人的痛點。
這時候,Napkin AI就派上用場了!
它能把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的視覺元素,讓你的溝通更有效率。
Napkin AI 不只是個簡單的轉換器,它更像是一位聰明的設計助手,能幫你快速腦storm、組織想法,甚至直接輸出專業級的圖表或資訊圖。
接下來,我就來詳細聊聊 Napkin AI 是什麼、它能做什麼、怎麼應用,以及它是否支援中文,讓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這款工具的魅力。
Napkin AI 是什麼?
Napkin AI 是一款基於人工智慧的視覺化工具,主要專注於商業故事講述(business storytelling)。
它的名字「Napkin」源自於隨手在餐巾紙上畫草圖的靈感,象徵著簡單、快速地把想法視覺化。
簡單來說,Napkin AI 就像一個 AI 驅動的「文字轉圖像」引擎,用戶只要輸入或貼上文字,它就能自動生成相對應的視覺內容,比如流程圖、思維導圖、數據圖表或場景圖像。
目前有網頁版和 iOS App,讓用戶隨時隨地都能使用。


Napkin AI 的核心理念是「無需提示詞」(no-prompt),意思是用戶不用像使用其他 AI 圖像生成器那樣,花時間寫複雜的描述。它會根據你的文字內容,智能分析並產生最相關的視覺建議。
舉例來說,如果你貼上一段市場分析的文字,它可能會自動生成一個圓餅圖或長條圖來呈現數據分布。用戶可以從多個生成選項中挑選最合適的,然後再進行編輯,比如調整顏色、字型或添加圖示。 這大大降低了設計門檻,即使你不是專業設計師,也能輕鬆做出高質感的視覺材料。
從技術角度來看,Napkin AI 整合了先進的 AI 模型,能處理各種文字輸入,包括英文、數字和符號。它支援團隊合作功能,比如 Teamspace,讓多人同時編輯、留言和給回饋,適合企業或團隊使用。整體來說,Napkin AI 定位在商業和教育領域,強調效率和專業性,而不是純娛樂型的 AI 工具。
Napkin AI 能做什麼?
Napkin AI 的功能相當強大,主要聚焦在文字到視覺的轉換上。讓我們來細數它的關鍵能力:
首先,最核心的功能是自動生成視覺元素。用戶可以輸入文字、複製貼上內容,或甚至從其他文件匯入,Napkin AI 就會瞬間產生多種視覺選項。這些視覺包括:
- 圖表和數據視覺化:像是柱狀圖、折線圖、圓餅圖或散點圖,適合呈現數字資料。比如,你輸入銷售數據,它能自動繪製出趨勢圖,讓報告一看就懂。
- 流程圖和思維導圖:用來組織複雜流程或腦storm 想法。譬如,規劃一個專案流程,從起始點到結束點,都能用箭頭和方塊清楚標示。
- 資訊圖和場景圖像:將敘述性文字轉成圖文並茂的資訊圖,或是簡單的場景插圖,像是產品示意圖或故事板。
- 圖示和裝飾元素:內建豐富的圖示庫,讓你添加圖標、連接線或裝飾,提升視覺吸引力。
其次,編輯功能也很人性化。你可以自訂顏色方案、字型(有休閒或正式風格)、形狀,甚至調整佈局。生成後的視覺是可編輯的,不是死板的圖片,這點比許多免費工具強大多了。另外,它支援內嵌影片錄製和自動轉錄,讓你邊解說邊記錄,適合做教學或銷售影片。
輸出方面,Napkin AI 支援多種格式匯出,包括 PNG、PDF、SVG 和 PowerPoint (.ppt),方便直接用在簡報軟體如 Google Slides 或 Keynote。 它還有「Spark 圖示」功能,一鍵生成視覺,省去手動設計的麻煩。對於進階用戶,它提供 API 整合,讓你嵌入到其他應用程式中。
免費版有使用額度限制,付費版則解鎖更多自訂選項和無限生成。

Napkin AI 的應用方式
Napkin AI 的應用範圍很廣,無論你是上班族、創作者還是學生,都能找到用武之地。
在商業領域,Napkin AI 是做簡報的神器。想像你正在準備一份季度報告,裡面有堆積如山的數據和分析文字。傳統方式,你可能要花半天時間用 Excel 或 Canva 手繪圖表。但用 Napkin AI,你只要貼上文字,按一下生成,它就自動產出專業圖表。這讓簡報時間縮短一半以上,還更吸引聽眾。 像是行銷團隊可以用它快速做產品 roadmap 的流程圖,或是銷售人員用來視覺化客戶痛點。
對於內容創作者,Napkin AI 能提升部落格或社群貼文的品質。如果你寫 Medium 文章或 Substack 通訊,常常需要資訊圖來解釋複雜概念。Napkin AI 可以把你的文章段落轉成視覺摘要,讓讀者一目了然。社群媒體上,它適合做 LinkedIn 貼文、X(前 Twitter)圖文,或 Instagram 故事。舉例,一位 YouTuber 可以用它生成影片大綱的思維導圖,作為腳本規劃工具。
在教育和學習方面,Napkin AI 也很實用。老師可以用它把課本內容轉成流程圖或心智圖,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。學生則可以用來整理筆記,比如把歷史事件序列化成時間軸圖。甚至在產品開發中,團隊可以腦storm 時用它記錄想法,轉成可分享的視覺板,促進討論。
另一個有趣應用是文件優化。在 Google Docs 或 Notion 上,你可以匯入文字,讓 Napkin AI 生成視覺插圖,提升文件可讀性。對於跨團隊合作,它的多用戶編輯功能,讓大家實時給意見,避免來回修改檔案的煩惱。 總之,Napkin AI 的應用方式很靈活,關鍵在於它能讓文字「活起來」,從靜態變成動態視覺,適用於任何需要溝通的場合。
Napkin AI 是否支援中文?
答案是肯定的!根據官方資訊,Napkin AI 支持超過 60 種語言,包括中文(簡體和繁體)。 你可以用中文輸入文字,它會根據輸入語言生成相應的視覺內容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貼上一段繁體中文的商業計劃,它能產生中文標籤的流程圖或圖表,不會出現亂碼或英文混雜的問題。
不過,有幾點要注意。目前,Napkin AI 的使用者介面主要是英文,雖然生成內容支援多語言,但操作選單和說明還是英文為主。官方表示,未來會逐步新增介面語言支援。 另外,從用戶反饋來看,生成的中文字體可能偏向簡體中文,如果你偏好繁體,可以在編輯時手動調整。 但整體來說,中文支援已經很成熟。
結論:Napkin AI,值得一試的 AI 夥伴
總結來說,Napkin AI 是一款革命性的工具,它不僅能把文字轉成視覺,還能提升你的生產力和創意。無論你是商業人士、內容創作者還是學生,它都能幫你節省時間,讓想法更生動。
雖然免費版有額度限制,但付費版提供無限可能,值得投資。尤其在支援中文的部分,它已經做得相當不錯,讓台灣用戶也能無痛上手。
如果你還在猶豫,不妨上 napkin.ai 試用 beta 版,親自體驗一下。AI 時代來了,Napkin AI 就像你的數位餐巾紙,隨時捕捉靈感,轉成專業輸出。希望這篇文章讓你對 Napkin AI 有更深的認識,有興趣的話,趕快去玩玩看吧!
官網:https://www.napkin.ai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