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的 AI 已經無所不能,訂餐時記住你不吃香菜的偏好、規劃最佳路線避開塞車、寫出吸引人的文案讓提案一次過關,甚至能修出讓人滿意的自拍照。更神奇的是,它還能陪你追劇、寫心得,分析劇情走向,彷彿就是那位24小時待命、不會抱怨、不失聯、不會翻白眼的完美朋友!
當遇到任何問題時,總有一個聲音溫柔地說:「交給我吧,我來幫你。」這聽起來是不是很棒?但是,當這位好朋友幫得太多、太頻繁時,你是否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正在漸漸地在失去很多自我思考能力呢?
當好朋友變成「依賴對象」
大腦思考能力退化
- 過去:迷路時會觀察地標、問路人、努力記住路線
- 現在:沒有 Google Map 或 AI 就不敢出門
創意思考性質越來越相似
- 過去:每個創作者都有獨特風格和觀點
- 現在:網紅廣告腳本驚人相似,都是「最近很多人問我」開頭、「實測結果」中間、「限時優惠」做結尾,當你在使用社群媒體時,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~?!
遇到人際問題時,卻講不出所以然
- 過去:遇到挫折找朋友傾訴,學習處理複雜情緒
- 現在:AI永遠給你正面回覆,但要面對真實人際問題時,卻不知所措…
判斷力下滑
- 過去:投資前會研究財報、分析市場
- 現在:完全依照 AI 建議操作,結果在市場波動中損失慘重
你,上癮了嗎?
認知型依賴
- 遇到任何問題,第一反應是問 AI 而非自已思考
- 連午餐吃什麼都要 AI 幫忙決定
- 任何事都記不住,反正 AI 隨時都在
- 從不質疑 AI 的答案
行為型依賴
- 沒有 AI 就不知道怎麼工作
- 不再主動學習,只被動接收 AI 資訊
情感型依賴
- 遇到挫折時,先找 AI 訴苦
- 覺得 AI 比人類更好相處
你可以這樣做
1. 首先,先分類哪些任務可交給 AI 執行,以及哪些必須自己完成,例如:核心創意、重要決策等等,並設定每日 AI 使用時間上限。
2. 思考優先遇到問題時,給自己 10 分鐘思考,先嘗試自己解決,再決定是否需要AI協助。
結語
在這個科技進步飛快的時代下,人們的生活已經跟 AI 脫離不了關係,他是我們的好朋友,更是幫助我們生活或工作的最佳助手,但我想, AI 最佳的運用在於讓幫人類變得更強大而非依賴,而不是讓 AI 替你思考、被動接受答案,就像與朋友們保持健康的友誼,互相支持,但卻保持獨立,彼此依靠但不失去自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