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2025 年 8 月 25 日,一則震撼全球音樂圈的消息傳出:Higgsfield AI 正式推出 Higgsfield Records,號稱是全世界第一家以人工智慧(AI)為核心的唱片公司,並同步介紹他們的首位 AI 偶像——Kion。
這項宣布不僅標誌著 AI 技術在娛樂產業的重大突破,也引發了關於未來音樂創作、偶像培養和產業生態的熱烈討論。
根據 Higgsfield AI 的官方聲明,他們已經簽下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合約,讓 Kion 成為一個能表演、創作音樂,甚至與粉絲互動的虛擬偶像。這不只是科技噱頭,而是可能改變整個 K-Pop 和流行音樂格局的創新。
首先,讓我們來了解 Higgsfield AI 的背景。
這家公司專注於 AI 驅動的內容創作平台,過去以開發影片生成工具聞名,例如他們的 Diffuse 技術,能讓使用者輕鬆製作高品質的視覺內容。現在,他們將這套技術應用到音樂產業,創建出 Higgsfield Records。
根據官方網站的介紹,Kion 是使用先進的 AI 模型建構而成,包括語音合成、動作捕捉和風格生成等功能。Kion 的外貌設計成典型的 K-Pop 偶像風格:完美臉蛋、流暢舞步和迷人聲線,但一切都來自 AI 演算法,而不是真人訓練。這讓人聯想到過去的虛擬偶像如日本的初音未來,但 Kion 更進一步,能夠即時生成音樂影片和表演,甚至簽署商業合約。
Higgsfield AI 的 X(前 Twitter)帳號 @higgsfield_ai 發布了宣傳影片,展示 Kion 的首支單曲《Better Luck Next Time》,影片中 Kion 以流利的英文和韓文演唱,搭配精準的舞蹈動作,畫質逼真到讓人分不清真假。
在台灣的科技論壇和社群媒體上,不少網友分享這則新聞,認為這是 AI 進入娛樂圈的里程碑。Higgsfield Records 讓「無才華」的人也能成為偶像,只需透過 AI 工具上傳想法,就能生成完整作品。這聽起來像科幻,但 Higgsfield AI 強調,他們的平台讓創作者更容易進入市場,打破傳統唱片公司的門檻。
深入探討 Kion 的技術層面,這位 AI 偶像的誕生仰賴多項 AI 技術的整合。首先是語音生成,使用類似 Suno 或 Udio 的模型,讓 Kion 的歌聲聽起來自然多變,能模仿不同風格的歌手。其次是視覺生成,透過 Higgsfield 的 Speak 工具,捕捉真人動作並轉換成 AI 表演,避免了傳統拍攝的成本和時間。
Kion 的舞蹈是透過 AI 學習數千小時的 K-Pop 影片而成,完美無缺,不需排練。這項技術可能威脅傳統歌手的飯碗,因為 AI 不會疲勞、不需整容手術,就能維持完美形象。舉例來說,傳統 K-Pop 偶像可能花費數十萬美元在訓練和外貌改造上,但 Kion 只需 9 美元的 AI 生成費用,就能達到類似效果。
當然,這項創新也帶來不少爭議。支持者認為,Higgsfield Records 民主化了音樂產業,讓更多人參與創作。也有人指出 Kion 代表「無國界、無種族」的全球偶像,打破了傳統 K-Pop 的地域限制。AI 能產生版權自由的音樂,適合用在遊戲、直播或廣告中,類似 HAiO 平台的應用。
但反對聲浪也不小。有些人擔心 AI 會取代真人藝術家,導致失業潮。英文媒體一篇貼文質疑「音樂還道德嗎?」,因為 AI 生成內容可能侵犯創作者權利。此外,Kion 的「無才華要求」口號被批評為貶低藝術價值,忽略了人類情感的深度。這可能影響音樂人的市場,因為 AI 偶像能 24 小時運作,不需休息。
展望未來,Higgsfield AI 的模式可能成為趨勢。根據相關資料,他們計劃擴大到更多 AI 偶像,讓用戶自訂外貌和風格,甚至透過 NFT 或 Web3 技術讓粉絲擁有部分權利。這與 HAiO 等平台的概念相似,已生成超過 22 萬首 AI 歌曲。在中文連結中,一篇 Medium 文章(https://medium.com/haio-revolution/meet-haios-music-agent-your-personal-ai-music-collaborator-813489310001)介紹 AI 音樂代理,能根據用戶反饋進化創作。
總結來說,Higgsfield AI 推出 Kion 不僅是科技展示,更是對音樂產業的挑戰。它帶來機會,如降低創作門檻和全球擴張,但也引發倫理和就業疑慮。無論如何,這則新聞已點燃 AI 在娛樂圈的火花,值得台灣音樂愛好者關注。
想深入了解,可參考官方網站(https://records.higgsfield.ai/)或 X 帳號 @higgsfield_ai 的最新更新。
未來,AI 偶像是否能取代真人?
時間會給答案,但現在,這絕對是值得追蹤的熱門話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