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聽過「Vibe Coding」或「No-Code」嗎? 讓不是工程師的你,也能把腦中的想法變成網頁、App,甚至還能交給AI幫你寫程式。今天這篇直接帶你摸清楚,這兩種方法到底有什麼不一樣,還有各自適合誰吧!

什麼是 No-Code?什麼是 Vibe Coding?

No-Code 是什麼?

簡單說就是「不用寫程式碼也能做產品」它會給你一個像拼圖一樣的畫面,把各種功能元件拉一拉、組一組,就能做出網站、App。不會寫 code 也沒關係,點點滑鼠、拖拖拉拉就搞定。常見工具像是 Webflow、Bubble、Airtable、Glide 這些。

優點:超快上手,適合想要馬上看到成果的人

缺點:彈性有限,遇到特殊需求可能卡關,難以繼續做下去。

Vibe Coding 是什麼?

Vibe Coding 是你只需要「用講的」跟 AI 說你想要什麼,像是「我想做一個有聊天功能的網站」,AI 不但會幫你生出前端後端,還可以直接幫你部署到雲端。代表工具像 v0、Replit AI、Anysphere、Magic 等等。

  • 優點:直覺、彈性大,可以拿到真的程式碼
  • 缺點:AI 雖然強但還是要下 AI 能理解的指令,最後還是得自行檢查程式碼

實際應用範例

No-Code

  • 新創產品原型快速驗證小型團隊或創業家,無工程師資源時,快速做出產品DEMO或MVP,與客戶/投資人溝通。
  • 內部流程自動化工具公司內部自動化需求(如表單、報表、工作流),業務部門可自行完成,不佔用IT資源。
  • 個人品牌網站/簡易商店部落客、KOL、SOHO族,快速架設個人網站、作品集或小型電商。

Vibe Coding

  1. 具邏輯需求的AI原型開發產品經理、設計師想打造有邏輯運算、API串接、前後端互動的產品,直接用自然語言描述,AI搞定八成的架構。
  2. 複雜互動式網頁/應用需要自訂UI/UX或跨平台串接(如AI聊天機器人、即時互動平台),AI幫你寫程式,還能隨時調整細節。
  3. 工程師輔助加速程式新手或忙碌工程師,用AI加速開發,省去重複性撰寫,專注於架構創新。
  4. 教育與學習學生、老師用AI協助寫作業、教學Demo,快速理解程式原理與實作。

適用族群建議

  • 零技術基礎、想快速上線網站/App:
    請選No-Code!只需要拖拉拽,半天就能做出產品DEMO,無需擔心語法、架構,最適合業務、產品經理、設計師。
     
  • 有創意、有邏輯想法、追求彈性或日後希望工程師接手維護:
    建議用Vibe Coding!你可以用最直覺的方式描述需求,AI協助產生可維護的原始碼,日後可無縫交給工程師繼續開發,彈性極高。
     
  • 個人創業、個人品牌、學習程式:
    兩者都可以!入門先用No-Code,體驗產品成型樂趣,進階後再用Vibe Coding拓寬技術視野;或依據專案複雜度靈活混搭。
     
  • 工程師或技術主管:
    Vibe Coding是絕佳助力!省下大量樣板程式碼的撰寫時間,把重心放在解決核心技術問題或創新設計。

結論

No-Code 和 Vibe Coding,都是現代開發的革命性工具。前者讓「人人都能做網站、App」成為現實,後者更進一步用 AI 打破語法高牆,幫助你「用想法讓技術變成現實」。

選擇哪一種方式,取決於你的專案需求、技術背景、以及對未來彈性的期待。不論你是數位新手、創業家還是專業工程師,善用這兩大工具,都能讓你的創意被實現!

現在,就用No-Code或Vibe Coding,把你的想法變成現實吧!